每颗都有一、二个小孔。有的镌刻花纹,造型别致,艳丽多彩,具有妙美的蜡光光泽。收藏的纽扣藏品中,仍然有用小石块、贝片、动物角和核桃、椰壳制作的简单纽扣。这说明我们华夏民族在周朝、春秋战国时期,就已有人使用纽扣。日本出土的古坟时代中期,以人体形象做成的埴轮上所展现的图样显示,男服装是衣和裙子组成,衣为窄袖上衣,前胸的对襟由纽扣连接。
可见,日本人在古坟时期前就已经使用了纽扣。 十六世纪,中国人把纽扣传到了欧洲,当时只有男人使用,女性使用者较少,多数人只是用做服饰。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,用珍贵的金银、珍珠、宝石、钻石、犀角、羚羊角、象牙的贵重的材料,精做成纽扣使用。法国有国王路易十四,用1.3万枚珍贵纽扣镶做一件王袍的记载。我的藏品中,就有用珍贵的牛角、羚羊角、象牙、金银贵重材料制作的珍贵纽扣。
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,纽扣的出现很早。唐代时纽襻扣就广泛使用,一般都使用三对,是后来衣服使用排扣之滥觞。唐代之后,纽扣的形制更多,明代女性主要使用金属纽扣,清代以后纽扣成为衣服上主要的系结物。纽扣就是衣服上用于两边衣襟相连的系结物。初的作用是用来连接衣服的门襟的,现已逐渐发展为除保持其原有功能以外更具有艺术性及装饰性,也就是个性化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纽扣从材质到形状以及制作工艺都越来越丰富多彩、美不胜收,资料显示:清代衣服上的纽扣,多为铜制的小圆扣,大的有如榛子,小的有如豆粒,民间多用素面,即表面光滑无纹,宫廷中或则多用大颗铜扣或铜鎏金扣、金扣、银扣。纽扣上常常是镌刻或镂雕各种纹饰,如盘龙纹、飞凤纹以及一般花纹。纽扣的钉法也不一样,有单排、双排或三排纽。
纽扣不仅能把衣服连接起来,使其严密保温,还可使人仪表整齐。别致的纽扣,还会对衣服起点缀作用。因此,它是服装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即除了实用功能以外,还对服装的造型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一枚小小的纽扣似乎并不起眼,但它说大了可以代表一种文化,比如中国的盘扣,画有美丽彩绘的陶瓷扣是法国的名品,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数方便,也可以为我们的每件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使服装增添无穷色彩,让人们各位诊视。
被扔进垃圾桶,只能说是对扣子的丢弃,而重新缝上,就是重拾价值。因为没有谁会珍藏一个扣子,即使这个扣子身上有万丈光芒。如果衣服上只有扣子,没有扣眼,这个扣子也只能是一个摆设,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装饰品。但如果有扣子,有扣眼,但是扣子比扣眼大很多。或是扣子比扣眼小很多,那又会怎么样?不合适的一对纽扣和扣眼,就像两个互相排斥的磁极。即使这两个磁极看起来再合适,价格再贵,磁铁质量再好。我也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 办法,能让这两个磁极和在一起,因为它们天生便互相排斥,你又不是造物者,你有什么办法?一个美丽的纽扣,碰上一个帅气的扣眼,就像是美女遇上帅哥,似乎一切都是天造地设。